历史简介
香港教育学院(教院)是香港特区政府资助的八所公立高等学府之一,获国家教育部列为提前批次录取的本科第一批重点高校。历史可追溯至1881年,是由香港总督轩尼诗爵士成立的首间师范学校。在1994年, 香港政府将四所前师范学院(包括罗富国师范学院、葛量洪师范学院、柏立基师范学院及香港工商师范学院)和语文教育学院合并成香港教育学院, 成为香港唯一专注师范教育的高等学府。
学术架构
教院的学术架构, 由一所研究生院及三所学院,即博文及社会科学学院、教育及人类发展学院及人文学院组成,提供一系列学士、硕士与博士学位的教育专业及多元学科课程, 包括人文学、社会科学及文化与创意艺术等学科,致力成为一所以教育为本、提供多元学科兼具研究实力的师范大学。
此外, 教院亦拥有涵盖教育、社会科学及人文领域的四所校级及十二所院级研究、专业发展和资源中心,致力发展应用研究, 开拓富启发性及创新性的知识。
师资优良
教院汇聚众多学术精英,有延聘自全球各地四百多位学术研究人员,其中包括近四十位讲座教授及教授, 97%以上的教研学者拥有博士学位, 比香港政府资助院校的平均94.7%为高, 是目前香港以至亚洲地区最强大的教育及相关人文及社会科学学科的专家团队之一。
教院一向致力培育敏于思考、关怀社会及放眼世界的教育工作者及社会领袖, 共培养了三万八千多名具専业实力、秉持道德价值的优秀毕业生。历年来行政长官卓越教学奖得奖人当中75%为教院毕业生及校友, 卓越成就, 有目共睹。
研究成就 傲视同侪
在竞争激烈的研究资助拨款中,教院屡屡取得令人鼓舞的成绩。香港政府的研究资助局拨出优配研究金中,教院在「教育学科」成功拨款总额及项目总数方面, 于八所高等学府同类范畴中居首; 本校年青学者在杰出青年学者计划中亦表现突出, 「心理及语言学学科」和「人文学及社会科学小组」所获研究资助项目的数量及金额分别高踞第一及第二位。
在国际层面上,2011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颁予教院「技术教育及职业培训与终身学习」教席,这是该组织首次将教育领域教席颁予香港院校, 同年再于教院设立「本土文化及创意教育研究」观测所, 正好反映本校在推动相关学术领域的发展成就。
国际影响 无远弗届
教院不断拓展与内地、台湾、世界各国高等院校的学术交流与合作, 招收来自各地的本科生及研究生,积极进行国际学术交流, 在校园孕育具国际化特色的学术氛围, 开拓更独特的多元文化视野,以使毕业生能够满怀信心迎接全球化的挑战。本校更积极地与享誉国际的学府建立互惠互利的联系,在亚太地区、欧洲及美洲,, 与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百多所高等院校签订了学术合作及学生交流协议, 使本校在香港的建树,在国际上赢得更大的认同。
海外实习机会丰富
除了知识的传授外,教院亦很注重学生的服务态度和实务经验,提供丰富多采的海内外学习及实践机会,其中包括语文沉浸课程、海外服务体验计划、跨院海外服务领导发展计划、海外及内地实习计划、暑期区域研习课程、海外环保考察团等, 机会多不胜数。透过参与或组织各项活动, 提升同学的服务领导技巧、沟通能力及语言水平, 扩阔全球视野及国际学习体验, 培育学生的全球意识、文化触角及跨地域发展能力。
毕业前景优厚
本校毕业生一向备受雇主青睐, 自1998年起,本校毕业生受聘或继续进修的比率,均维持在95%至99%之间。本校及外界所做的独立调查一致显示,教院毕业生在就业市场具有相当竞争力,凸显了教院课程的质素和认受性。根据2011年度教院毕业生的就业调查结果显示,共98.4%受访的学士学位课程毕业生获得聘任或选择继续进修,平均月薪为港币19,535元。
从2008年起, 香港特区政府为鼓励内地毕业生留港服务,所有内地本科生毕业后均可向入境事务处申请延长逗留期限。学生在完成五年制教育学士课程后, 可向香港特区政府教育局申请成为注册教师,在幼儿园、幼稚园、小学或中学任教。
内地招生
香港教育学院欢迎内地应届高考学生申请来港入读本科课程。本校采用自主招生形式,于内地各省、直辖市、自治区招收本科生,不影响学生填报内地高校志愿。有兴趣报读本科课程的同学, 可透过网上申请系统 http://www.ied.edu.hk/acadprog/online 报名。 截止申请日期是2013年6月15日。有关申请详情, 可浏览本校大中华事务处网页 http://www.ied.edu.hk/gca
- 创建时间
1994年
- 隶属于
暂无信息
- 学生人数
1万~2万人
- 院士人数
暂无信息
- 重点学科
暂无信息
- 学校类型
师范类
- 博士点个数
暂无信息
- 硕士点个数
暂无信息
学生来源
学费信息
当前学费:75000-80000港币/年
就业情况
整體
獲聘
進修
其他
尚在求職
尚在求職
畢業生人數
(回應率)
2010
785 (93.3%)
35 (4.2%)
9 (1.1%)
12 (1.4%)
841 (100%)
841 (100%)
2009
780 (96.3%)
18 (2.2%)
3 (0.4%)
9 (1.1%)
810 (100%)
856 (94.6%)
2008
722 (9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