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现在的孩子上学真不容易,做家长的也是很难。
稀里糊涂地长大了,本以为这辈子不会再遇到什么关于学习的让人头疼的事,没想到做了家长之后要学习的东西更多,真让人头疼。
小学时不懂,也是稀里糊涂地让孩子长大了,等上了初中才知道,原来现在的人说所谓的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真不是吓唬人的。
你看看人家有远见的,从孩子没出生就想到了就业以及生存,我们这种随遇而安的生活态度跟人家比起来简直像呆瓜。
上初中时才知道要择校择老师,中考时也要择校,上了高中,才上高一就要考虑就业,于是面临选科,考验真的是一个接一个。
所以有时间了就得研究一下这个选科的话题,希望在学习中成长起来吧。
其实我有时候真的觉得想得太多也没什么用,到最后生活该得到什么就会得到什么,反而是算计得过多也争不过命时才叫人悲哀。可是日子不能那么过,还是得打起精神来学这些叫人头疼的东西。
选物理有好处,据说上大学容易。但是选物理的学霸太多,如果你孩子不是学霸,选物理是不是当炮灰?
到底怎么选呢?我总结了一些专业老师们提供的内容。但是我这个人想法比较怪异,难免有点儿个人想法。
一,看大学
了解心仪的大学各专业关于科目选择的要求,看看是否限制选考科目。
二,看学科
找到优势学科,了解赋分制排名。
三看能力
依据学习习惯,思维能力更适合哪科。
四兴趣与发展
感兴趣的科目未必好就业,好就业的科目未必感兴趣。做长远打算。
学生应该做的是:
1高一的时候不要偏科,然后找到自己感兴趣的科目。(但我觉得有点儿做不到,人怎么可能对任何事物都喜爱而没有自己的偏好呢?)
2早点儿找到明确的职业倾向,按照招生专业的要求进行选科。(鲁迅当年学了医还改从文了呢,其实要我说看职业也没什么大用。人干吗非要一切都按规定好的路线走?发现新风景不是更好吗?)
3如果有好几个职业倾向,就兼顾兴趣与特长最后以高分为先。(要是生活给你好几个选择,你运气也太好了吧。)
4除了参考当下分数,还要考虑该科的学习效率、精力投入和学科潜力。(要是这么自由自在那就好了。)
5如果没有任何职业倾向,尽量选物理,可报专业比较多。(那肯定的,没路走的人只能跟着别人走,没选择的人只能别人替他做选择。)
大多数时候,都是家长的责任更重大。一是家长有人生经历,二是家长比学生有时间有精力,帮孩子把关是最好的。所以家长了解一下新高考的赋分制特点,如何选科,了解孩子成绩,带孩子做职业倾向测试,尽早确定志愿方向和选考科目。但是我有时觉得想得远未必真的有用,因为生活的变数太大了。如果能够一眼看到底的人生,我觉得也没多大意思。